在工業自動化儀表中,調節閥算是笨重的了,加之結構簡單,往往不被人們重視。但是,它在工藝管道上,工作條件複雜,一旦出現問題,大家又忙手忙腳。因其笨重,問題難找準,常常費力不討好,還涉及係統投運、係統完全、調節品質、環境汙染等。今天,小七為大家介紹50種調節閥的故障處理方法,以後遇到故障也不手忙腳亂!
1. 閥體內壁,對於使用在高壓差和腐蝕性介質場合的調節閥,閥體內壁經常 受到介質的衝擊和腐蝕,必須重點檢查耐壓,耐腐的情況。
2. 閥座,調節閥在工作時,因介質滲入,固定閥座用的螺紋內表麵易受腐蝕 而使閥座鬆動,檢查時應予注意。對高壓差下工作的閥,還應檢查閥座的密封麵是否被衝壞。
3. 閥芯,閥芯是調節閥工作時的可動部件,受介質的衝刷,腐蝕最為嚴重,檢修時要認真檢查閥芯各部分是否被腐蝕,磨損,特別是高壓差的情況下閥
芯的磨損更為嚴重,(因汽蝕現象)應予注意。閥芯損壞嚴重時應進行更換。另外還應注意閥杆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,或與閥芯連接鬆動等。
4. “O"型密封圈和其他密封墊是否老化,裂損。
5. 應注意聚四氟乙烯填料,密封潤滑油脂是否老化,配合麵是否被損壞,應在必要時更換。
讓調節閥一開始就盡量在最大開度上工作,如90%。這樣,汽蝕、衝蝕等破壞發生在閥芯頭部上。
隨著閥芯破壞,流量增加,相應閥再關一點,這樣不斷破壞,逐步關閉,使整個閥芯全部充分利用,直到閥芯根部及密封麵破壞,不能使用為止。
同時,大開度工作節流間隙大,衝蝕減弱,這比一開始就讓閥在中間開度和小開度上工作提高壽命1~5倍以上。如某化工廠采用此法,閥的使用壽命提高了2倍。
減小S,即增大係統除調節閥外的損失,使分配到閥上的壓降降低,為保證流量通過調節閥,必然增大調節閥開度,同時,閥上壓降減小,使氣蝕、衝蝕也減弱。
具體辦法有:
對一開始閥選大處於小開度工作時,采用此法十分簡單、方便、有效。
通過把閥的口徑減小來增大工作開度。
具體辦法有:
-
換一台小一檔口徑的閥,如DN32換成DN25;
-
閥體不變更,更換小閥座直徑的閥芯閥座。
如某化工廠大修時將節流件dgl0更換為dg8,壽命提高了1倍。
把破壞嚴重的地方轉移到次要位置,以保護閥芯閥座的密封麵和節流麵。
增長節流通道最簡單的就是加厚閥座,使閥座孔增長,形成更長的節流通道。
一方麵可使流閉型節流後的突然擴大延後,起轉移破壞位置,使之遠離密封麵的作用;另一方麵,又增加了節流阻力,減小了壓力的恢複程度,使汽蝕減弱。
有的把閥座孔內設計成台階式、波浪式,就是為了增加阻力,削弱汽蝕。這種方法在引進裝置中的高壓閥上和將老的閥加以改進時經常使用,也十分有效。
流開型向著開方向流,汽蝕、衝蝕主要作用在密封麵上,使閥芯根部和閥芯閥座密封麵很快遭受破壞;流閉型向著閉方向流,汽蝕、衝蝕作用在節流之後,閥座密封麵以下,保護了密封麵和閥芯根部,延長了壽命。
故作流開型使用的閥,當延長壽命的問題較為突出時,隻需改變流向即可延長壽命1~2倍。
為抗汽蝕(破壞形狀如蜂窩狀小點)和衝刷(流線型的小溝),可改用耐汽蝕和衝刷的特殊材料來製造節流件。這種特殊材料有6YC-1、A4鋼、司太萊、硬質合金等。
為抗腐蝕,可改用更耐腐蝕,並有一定機械性能、物理性能的材料。這種材料分為非金屬材料(如橡膠、四氟、陶瓷等)和金屬材料(如蒙乃爾、哈氏合金等)兩類。